《干校日记》节选之六

 

艰苦的学习

陈金云

 

19751229日,星期一 ,晴。

昨天基本无霜。今早又出现霜冻,手脚都麻木了,耳朵也冻得发疼。在礼堂上提示辅导课时,手冻僵了,又麻又痛,连笔都拿不稳,字也写不成,最后只好不做笔记,靠强记了。

据气象台预报,霜冻和冰冻的天气仍然继续,柳州北部气温还在零度到零下二度。

今天开始新的学习单元《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的革命活动和科学实践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整个经济科学实现了一次真正的革命。辅导老师在讲课时,按照马克思原著的例子来讲解,什么棉花啊、棉纱啊、纱锭啊,让很多学员越发听得一头雾水,不大容易理解。

在下午的自学课上,石碑坪林场的小邓不停地摇头对我说:

“我宁可上山挖一百个树坑。什么纱锭纱锭的,太难懂了!”

小韦个子不高,扎两条短辫子,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她朴实敦厚、不善言辞,在小组自学时极少发言,拿起笔来有时不知所措。但是,她却是个出名的插秧能手,在柳江县各公社的一次插秧比赛中,她连续奋战八小时,插了一亩二分地而夺冠。她不好意思地说:

“上了一堂课,我还没写几个字呢!还不如让我去插半亩秧还爽快!”

本期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方式是以自学为主,指导课为辅。老钟在工作单位是政工科干部,老李是我们农场一个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小莫、小陈分别在林科所和农科所工作,他们对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我当年在南宁等候安置时,亲戚家有很多这方面的学习材料,我看过,有些印象。因此,我们几个人自然就充当辅导员的角色,与组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加深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我说,辅导老师是本着忠于原著的精神来授课的,但是,他举例说明时还是按原著的例子来解释,“隔行如隔山”,农林系统的学员就听不大懂了。我想,如果变通一下,把书本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大家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几位“辅导员”认为,其实,我们可用其他原于生活的事例来解释价值产生的过程。比如说:农民种出的大米卖给粮食收购站,收购站将大米供应给米粉加工厂,米粉厂将米加工成粉皮,批发给饮食店,饭食店将粉皮切成粉条,煮成各种汤粉啦、干捞粉啦、炒粉啦卖给顾客。就这样,从大米变成各式盘中餐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产生了价值。

小邓和小韦都说,这样解释就容易明白一些。小邓笑眯眯地说:

“要是辅导老师也能这样分析解释,我就好理解咯!”

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个问题,小潘问:

“我们农机厂是生产农业机械的,怎样理解‘剩余价值’呢?”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解释说,打个比方,你们厂生产一台打谷机,价值1000元,这个产品就包含原材料的成本、生产设备成本(折旧费)、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工人应得的工资等全部费用。假如这些费用加起来有700元,那么,1000元的价值,减去这些费用,剩下的300元就是你们厂生产一台打谷机的剩余价值啦。

“啊……”小潘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如此!看来理论也不是那么枯燥啊!”

自学课结束,老钟做小结时满面笑容,频频点头,对今天下午的学习效果表示十分满意。他接过小潘的话说,只要学习方法对头,理论就不难学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互帮互学,完成好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www.zhencang.org